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器械 >
  5. 正文

人事调整 | 施乐辉中国区总经理辞职

目前医疗行业面临普遍的高管流动。据不完全统计仅9月间,博瑞医药、复星医药、百济神州、司太立、甘李药业、奥美医疗、瀚晖制药等一众医疗企业,均有高管人事调整。 面对这样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医疗企业间的竞争烈度是否将进一步加剧? | 来源:赛柏蓝器械 |

目前医疗行业面临普遍的高管流动。据不完全统计仅9月间,博瑞医药复星医药百济神州司太立甘李药业奥美医疗瀚晖制药等一众医疗企业,均有高管人事调整。


面对这样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医疗企业间的竞争烈度是否将进一步加剧?


| 来源:赛柏蓝器械

| 撰稿:张安








施乐辉大中华区总经理换人




近日,施乐辉亚太地区总裁Myra Eskes对外宣布了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安明德Alaeddin Ahram的离职消息,同时,新任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胡海于9月27日就职。未来,胡海将常驻上海,汇报正是Myra Eskes本人。


资料显示,胡海早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早在1999年,其入职GE医疗,担任管理职务直至2008年;2009 年,胡海就任TCL 医疗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


2015 年至 2017 年间,胡海波士顿科学公司担任高级销售和市场总监一职。后于2017 年加入强生医疗担任关节事业部高级总监。2017年至加入施乐辉前,曾任Depuy Synthes中国区副总裁和强生医疗中国区董事会成员。


从履历来看,胡海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工作年限超20年,尤其是骨科领域上,拥有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反观安明德,其2014年加入施乐辉后,出任新兴市场先进外科设备战略营销高级副总裁一职。2016年,从迪拜调任中国,担任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作为一个约旦人,其中文名字“安明德”是同事为他所起,意为友善和睦。


2020年,新民晚报曾报道指出,安明德来到中国后,非常重视进口产品“国产化”,即对现有产品进行重新改良和国产化设计。


2020年,其荣获上海鼓励和表彰对上海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特设的“白玉兰纪念奖”。该奖的获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安明德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情况,在当地被广泛认可。


另外,早前曾有消息指出,施乐辉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将更换的消息在业内传闻已经2月有余,或许此次安明德的离开,是施乐辉经历了长时间做出的决断。




从小药店成长为跨国医疗巨头




如果将时间调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相信,一家英格兰约克郡赫尔河畔金斯顿的小药店将成长为世界顶级医疗器械制造商。


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场中有大量的外科手术、敷料需求,这一历史因素将施乐辉推入发展快车道。据悉,一战期间,施乐辉的员工数量增长了23倍,从50余人激增到1200人。


到20世纪末,施乐辉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医疗集团,业务触角遍及全球120余个国家及地区。而其主营业务也在数次大调整后,逐渐定型为目前的三大业务线,即骨科关节重建、运动医学与耳鼻喉、先进伤口管理。


资本市场方面,其于1937年、1999年分别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分别为SN、SNN。截至2021年9月30日,施乐辉在纽交所为35.19美元/每股,总市值153.87亿美元。


业务营收方面,2019年,其全年营收达51.38亿美元。2020年,疫情的影响导致其业务收入下降至45.6亿美元。


根据最新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7月3日,其第二季度收入13.35亿美元,上半年实现营收25.9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整体来看,呈现回暖态势,2021年全年预期,营收总额有望再次突破50亿美元。




高管频换,或是为应对国内市场发展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有超过40家药企的高管出现变动。曾有行业人士指出,医药行业的人员相对其他行业而言,相对属于稳定的状态,但从今年流传出的消息来看,各家的变动都比较大。


撇除个人原因,从大面上来看,随着集采的大规模推行、医改政策持续推进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对于药企而言,为适应政策变化,调整是必须要有的过程。或许,人事变动只是企业进行内部调整过程中最外显的变化结果之一。


另一方面,从投资并购角度来看,施乐辉也在积极布局,完善自身的业务线。


2020年其分别以2.4亿美元、6.6亿美元收购Integra Lifesciences Holdings Corporation的四肢骨科业务和美国医疗产品制造商Osiris Therapeutics及其再生药物组合。上述收购业务,有助于加强其四肢骨科业务以及增强其与强生等机构的竞争力。


在国内的市场格局上,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施乐辉位居骨科耗材市场第五位,次于强生、捷迈邦美、史赛克、美敦力之后,市场份额为4.40%。


而国内骨科器械巨头威高的市场份额达到4.05%,几与施乐辉比肩,这或许会对其造成不小的压力。


在本月中旬的国家人工关节集采中,各家均发挥自身优势争抢市场。其中,施乐辉在伴随服务上报出了50元的低价,其出价仅为竞争企业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


据悉,人工关节手术涉及的操作更加复杂,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企业人员提供“伴随”服务,协助医生完成手术。而施乐辉报出的价格,不仅对市场,对自身或许也有不小的打击。谨以此也能看出各家在骨科市场上,竞争烈度几乎可以用贴身肉搏来形容。


而此次,施乐辉将大中华区市场高管更换为中国人,也从另一个维度凸显了争抢国内骨科市场的战略。


随着医疗改革深化、进口替代加速、集采等多方面因素,国际医疗巨头在国内的生存空间也不容乐观。综合来看,各大国际医疗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也颇为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赛柏蓝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