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门子医疗拍过这样一支纪录片。 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广袤无边的高山牧区,一辆搭载着西门子医疗5G方舱CT的医疗车行驶在崎岖的公路上,为沿途的藏区群众开展巡回义诊。与此同时,2400公里外的成都,华西医院的影像科专家通过5G信号,对医疗车
2021年,西门子医疗拍过这样一支纪录片。
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广袤无边的高山牧区,一辆搭载着西门子医疗5G方舱CT的医疗车行驶在崎岖的公路上,为沿途的藏区群众开展巡回义诊。与此同时,2400公里外的成都,华西医院的影像科专家通过5G信号,对医疗车上的医师进行实时指导,并协助完成阅片。

这几乎是过去三年,西门子医疗一系列战略演进的侧写——制造耐受极端环境的影像设备,主导医疗数字化的深度转型,彰显深入中国基层市场的果敢决心。
同样的缩影也出现在昨天公布的年度财报中。2021财年,西门子医疗营收总额达到180亿欧元,同比大幅增长19.3%。影像、临床治疗和诊断三大业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大中华区的营收总额为23.54亿欧元,在可比基础上较去年同比增长16%。
仅仅依靠零散琐碎的外部信息,我们很难获知,这些改变是如何发生在一家有着百年历史、以严谨著称的德资企业身上。
2018年,已经身处中国医疗行业20年的王皓重回故地,担任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上任以后,他迅速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顶层战略,并着手进行了企业组织架构层面的调整——大批新鲜血液被补充到管理团队,区域作战逐渐被泛个性化服务替代,设备售卖转入解决方案营销,并以此衍生出数字化的业务分支。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
借由2021年财报发布,我们在上海的西门子医疗中国总部对王皓做了一次专访。访谈的话题从过去一年的得失开始,逐步引向企业转型和行业未来。没有外交辞令式的话术,他主动选择了最直接坦诚的交流方式。也是得益于此,我们才有机会窥见一家老牌的外资企业,是如何在中国实现自己的雄心和抱负。
2021财年,复苏和逆袭
八点健闻:昨天发布的2021年度的财报,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的营收在可比基础上实现了16%的增长,这是一个预期中的数字吗?
王皓:是一个预期之内的成绩。其实从2021财年的第一个季度开始,中国市场就有了很明显的复苏,后面几个季度基本保持住了这样的态势。从几个主要业务来看,影像在上半年是一个高峰,因为疫情的关系,有很多的紧急采购。而临床治疗和实验室诊断刚好反过来,随着今年医院的病人数量在逐渐恢复,后几个季度的增长会更快。我们比较高兴的一点是:在今年欧洲上涨势头很好的情况下,中国占全球收入的比重仍然维持在13%左右,和去年持平。
八点健闻:除去数据以外,你个人觉得过去一年西门子医疗的业务有哪些亮点?
王皓: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第一是高端采购。过去一年,各大头部医院也引进了非常多我们的创新产品,比如说7.0T核磁共振。第二是在整体的影像设备市场,我们的表现不论从销售额还是市占率角度都可圈可点。第三是实验室诊断业务。这块业务去年受疫情影响最大,因为普通检验病人都不去医院了,今年整体恢复情况就非常好,甚至超出了疫情前的水平。

△西门子7.0T核磁共振
八点健闻:去年西门子医疗比较大的一个动作是完成了对瓦里安的收购,大家也很关心这次收购的推进情况,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王皓:从时间线上来说,我们正式完成并购是今年的4月15日。收购瓦里安的目的是提供更好的肿瘤诊疗解决方案。中国肿瘤死亡人数在全世界位列第一,所以对我们来说,全球也好,本地也好,如何拿出一套从早筛到诊断、到治疗的临床决策方案,给医疗机构提供更精准的帮助,这件事情是重要的。目前从商务上来讲,西门子医疗和瓦里安的团队是并行的,但是很多整合在后端已经发生了,并且还在不断地推进当中。
八点健闻:瓦里安会怎么融入西门子医疗原有的业务框架,有了瓦里安以后,西门子医疗在肿瘤领域会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王皓:最直接的不同点在于我们从诊断领域,扩展到了肿瘤治疗领域。一方面影像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信息,让放疗更加精准;另一个方面是放疗之后的临床评价,帮助医生判断对器官、对代谢的影响。肿瘤疾病治疗,瓦里安起到了治疗的部分,但是治疗需要得到信息,从前期早筛、影像的信息,到临床评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确保治疗的精准度。作为设备供应商来说,以前都是割裂的。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整套的信息整合起来,就能给医生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话
八点健闻:从2018年7月你履职到今天,差不多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你做了哪些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来适应国内市场的变化?
王皓:我们以前的团队更多是按区域划分,这也是绝大多数药械企业的通用做法。但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对这种组织架构模式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概括来说就是,我们以客户为中心,把前端的销售团队,后端的支持体系,全部重新再组织,核心目的是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业务指标。
具体来说,我们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进行区分:高端客户、二级医院市场客户、零级医院市场客户、民营集团大的旗舰医院客户,包括区域性民营医院客户。他们今天对于产品的要求、对于解决方案的要求,甚至对于合同版本的要求,包括对于发货时间的要求,对于服务的要求,都不一样。以前我们是用一个办法去对付所有的客户,现在我们全部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来组织我们的人,组织我们的资源,组织我们的流程。
八点健闻:这个调整现在做到什么程度,已经开始有回报了吗?
王皓:这个大结构我们三年前已经有了雏形,但是每年都在不断地进行细微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迭代。从回报上看,过去五个季度的业绩表现,我想已经证明了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也是正确的,而且我们还在持续增长。
数字化创新,拿证是时间问题
八点健闻:西门子医疗去年就成立了专门的数字科技公司,足见对数字化的重视。目前在这方面的积累如何,有什么最新的进展?
王皓:西门子医疗在数字影像上的全球创新能力非常强。我们有600多个AI相关专利,应该是所有医疗设备企业里最多的。同时,我们在普林斯顿有一个超级计算机,已经积累了上亿幅的临床图像做深度学习。作为医疗设备企业,我们做数字化的核心就是尽可能搭建一套精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我们已有的算法和应用至少有65个,包括做胸小结节的,做冠脉的,做脊柱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这些产品完成本地化注册,尽快引入到临床上来。
八点健闻:你刚才说的算法和系统,和现在很多科技企业做的AI医疗产品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作为医疗设备厂商,你们做AI的优势在哪里?
王皓:最大的区别或者说优势,首先是刚才所说的我们的全球创新能力,并且这些能力从硬件、软件到AI都是西门子医疗自己的。其次是在商业化的层面。医疗AI的跑道上,唯一有商业化路径的就是我们这些终端生产商。互联网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叫“入口”。我们有医疗AI的入口,我们也有这些设备终端,所以商业化对我们来讲只是看怎么落地,不论是主机,工作站,边缘计算,还是云服务,对我们来说都可行,这是从技术角度的解决方法。从商务角度,我可以跟设备打包,跟售后服务打包,从SaaS到PaaS,组合方式就有很多。

八点健闻:西门子医疗在数字化上碰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皓:所有的医疗企业做数字化,最大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医疗数据的结构化问题。就像不同医生写的病历结构完全不一样,这些数据就处理不了。在数字化病历方面,我们和美国在实现程度、标准化程度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只是一个例子,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企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也在探索和政府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八点健闻:医疗数据是高度敏感的,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
王皓:我们对于数据安全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讲:一是保证终端所有入口的数据都安全,从总部来讲很多技术已经有了,还会继续加强。首先要保证设备端的影像数据是安全的,不会很容易被外部入侵者拿走,防火墙、安全保护等要做到,医疗机构的这些数据,除了它自己额外的保护外,本身要安全。二是未来的链接要安全,远程服务也好,我们常用的设备效率管理远程软件teamplay,已经拿到公安部“三级等保”认证,未来相关的连接都会拿到等同等的安全认证。未来在工作站、云端,会有很多第三方的应用和我们自己的应用,我们也要保证这些应用是安全的,这些方面都在加强。
赋能基层,做医生培训的“滴滴平台”
八点健闻:你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过“本地化”这个词,并把它作为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重点。能否谈谈你对“本地化”的具体理解?
王皓:这个词涵盖的意义很多。从字面意思上,你可以理解为我们会尽可能多地把研发、生产以及采购环节放到中国来。而它背后更深层的含义是,未来我们在中国的所有业务都会以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为依据。
国家“十四五”规划里,已经对未来五年医疗机构的发展做了明确表述。一是国家医疗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成了重中之重;另外,100多家区域性医疗中心要覆盖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紧密的医联体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在基层领域加大力度。一是我们的销售和市场团队要下沉,二是要针对基层医院提供经济实惠的产品和服务。三是通过搭建远程技术平台,让区域中心可以支持到它下面的基层医院。我们在上海研发与生产基地已经成立了数字化指挥中心,未来远程的应用、科研、咨询都可以在这个中心实现。
八点健闻:你刚才提到了下沉市场。之前我们也采访过很多医疗圈的企业,大家都对下沉市场怀有热情,也能沉下去,但真正做成功的很少,所以普遍有很强的挫折感,不知道你对此怎么看?
王皓:事实上医改执行了那么多年,设备下沉的完成情况很不错,但问题是基层的医生能不能用、如何使用。我们这几年在探索的解决方式就是依托5G远程技术,把大医院的诊疗能力输送给基层。在西藏,我们的5G医疗CT方舱车穿越整个藏区,给藏民做体检。车上配备了一台超声和一台CT,车里就一个医护人员。这台车连接的是成都的华西医院,由那里的医生来指导护士给藏民做扫描。在藏区那么高海拔的地方,只有我们的设备,我们的球管能够经得起考验。
八点健闻:但专家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基层医生的能力不提升,光是输血不去造血,是不是也会有问题?
王皓:没错。所以我们也架构了很多平台,比如我们有一个“西影力”学院,通过这个平台上对基层医生做免费的、远程的视频培训。我们有一个设想,未来建立一个以远程支持和远程咨询为技术构架的生态圈,让有效的资源和需求方联系起来。因为以往培训都有一个问题,它总是单侧的,光我们做培训没用,人数、资源、效率都不够。所以想我让有需求的医生自己在这个生态圈里去沟通联系,相当于我们做一个“滴滴打车”这样的平台。专家医生就是司机,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它就是一个需求方,就是一个打车的人。第一步先把西门子的设备放上去,慢慢做成型了以后,我们会对所有品牌开放这个生态。
八点健闻:它会是西门子医疗将来的一个盈利点吗?
王皓:医疗资源和人才紧缺是我们当下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大的痛点。我们的这一设想一旦实现,肯定会锦上添花,并且推动我们主营业务的发展。但是如果问我们所做的这些解决方案会带来多少营业额的增加,这恐怕并不是我们的重点。我相信,当我解决了客户的痛点,客户就会愿意跟我一起走。
毛晓琼|撰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Plus」
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责任自负
本文来源:八点健闻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