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医生集团自建脑专科医院的冬雷脑科集团(以下简称冬雷脑科)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作者|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冬雷脑科再获2亿融资 11月22日,国内知名医生集团自
近日,国内知名医生集团自建脑专科医院的冬雷脑科集团(以下简称冬雷脑科)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作者|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冬雷脑科再获2亿融资
11月22日,国内知名医生集团自建脑专科医院的冬雷脑科集团(以下简称冬雷脑科)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据悉,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投资,由易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了解,冬雷脑科创始人为知名神外专家、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宋冬雷教授,2015年9月,宋冬雷创办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办伊始,以上海市浦南医院为依托打造冬雷脑科临床基地,成为了冬雷脑科的主要手术中心。
企查查信息显示,自创办医生集团后,冬雷脑科集团获得多轮次融资。2015年10月,由建信康颖创投、袁杨投资、中卫基金、弘晖资本联合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后,冬雷脑科加快了早期的团队建设,吸引了多位神经外科医生全职加盟,并组建了市场运营团队。
2018年8月,冬雷脑科获得德同资本、德盾企业管理、前海母基金的B轮融资;2019年,先后获得楠礼投资的B+轮及青发集团的战略融资。2020年3月,再次获得泰康保险等的战略融资。
2019年10月,由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打造的首家实体医院——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开业,医院设置200张床位,是一家以脑科为主要诊疗范围的专科医院。
开业不到一年,2020年8月,上海冬雷脑科就成为上海市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机构、南通大学教学医院。虽然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但是面对艰巨的外部环境,宋冬雷曾透露,2020年全年医院仍有上亿营收,收回了医院投资的一半。据悉,2021年全年的数据或更为可观。
据悉,医院开诊一年半后,门诊病人1000人次/月;手术200台/月。三、四级手术80%;手术成功率99%;术后颅内感染率低于4%;围手术期死亡率2‰;平均住院日小于9天。
而目前,除了位于上海大虹桥主城区的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位于成都的成都冬雷脑科医院(在建)之外,冬雷脑科在江浙沪地区还拥有20多家合作基地,搭建了医生集团+实体的专科网络体系。
人才与学科建设是重点
在宋冬雷教授的朋友圈里,“人才”及“学科建设”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
“中国私立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还是人才,尤其是缺乏一流的人才。只要有了一流的人才,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在冬雷脑科医院两周年院庆时,宋冬雷教授这样感慨道。
宋冬雷曾坦言,目前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才问题,冬雷脑科医院也不例外:“虽然我们招聘的过程非常顺利,但我们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由于目前最优质的医生资源依然在公立医院,“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人才,民营医院才能提供真正高水平的服务,否则设施再完善、设备再好也无济于事。”
据了解,冬雷脑科医生团队采取的是招聘具有一定基础的神经外科医生,再进行内部培训,还会输送医生到国外进修,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神经外科人才,其主力医生团队以全职为主。
自建医院后,冬雷脑科加速招募全职医生、护士等职工,团队规模快速扩大。据悉,本次融资后,冬雷脑科将加速“一体两翼”的战略落地,打造脑科实体医院+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脑科学研究与平台孵化的战略模式。
在学科建设方面,冬雷脑科以“脑科专科诊疗”、“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为特色,同时提供脑血管病、脑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专科、神经内科、睡眠障碍、神经重症、神经康复等专科医疗服务。据悉,10月28日,医院神经外科四科开诊,业务重点为脑卒中急救、脑血管意外重症综合治疗、康复、昏迷保醒治疗以及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帕金森、癫痫、疼痛等)。
“这些年,冬雷脑科基本没从大三甲医院挖过专家,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一些有潜质的年轻医生成才。”宋冬雷教授如是表示。
医生办医获资本认可
国内优秀神经外科的缺口,市场空间巨大,成为冬雷脑科发展的较好契机,而资本市场上,知名脑科品牌三博脑科上市首发获通过,也让资本对医生创办高壁垒专科医疗集团更为青睐。
据悉,2021年9月15日,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板上市首发获通过。据悉,三博脑科拟募资5亿元,用于湖南三博脑科医院项目、三博脑科信息化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专家办医的典范,三博脑科在2020年获得超8亿人民币B轮融资。领投方泰康资产战略股权投资部负责人表示:神经专科市场规模大,且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三博的团队在技术、品牌、人才梯队、规模等方面已成长为民营神经专科的龙头。
据了解,在医疗服务资产证券化大潮下,一批专家办医相继获得资本认可,目前的社会办医,正在进入以医生为主导的2.0时代,不少医生办医的品牌项目开始冲刺IPO。
公开报道显示,专家办医的典型之一,血液病专科医疗集团——陆道培医疗集团于2020年7月,宣布完成超过5亿元人民币B轮股权融资,两个月后,陆道培医疗集团又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B+轮股权融资。而今年9月1日,据路透旗下IFR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陆道培医疗集团计划赴港上市,集资至少5亿美元(约39亿港元)。
而另一专家办医的代表树兰医疗,也于今年4月在浙江证监局官网披露了辅导备案公示文件,拟冲刺A股IPO。
有业内人士表示,“专家办医”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好处,依托院士资源、行业专家可以解决社会办医面临的资本、人才、学科建设、品牌等诸多问题,迅速实现医院的起飞,可预期的资产证券化前景,将吸引更多资本助力医疗创业项目的发展。(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文来源:看医界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