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v信:mayamima
  1. 当前位置: >
  2. 医药行 >
  3. 医行号 >
  4. 快讯 >
  5. 正文

生育成热门话题,代表委员集体支招“多生”“能生”

2022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 代表履行职责、委员参政议政,话题都是行业的风向标,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行业的走向。健识局获悉,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齐鲁制药总裁李燕等200余位医药医疗界代表委员将从生物创新药产业发

2022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


代表履行职责、委员参政议政,话题都是行业的风向标,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行业的走向。健识局获悉,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齐鲁制药总裁李燕等200余位医药医疗界代表委员将从生物创新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传承复兴、基药目录调整等多个角度为行业建言献策。


不过,今年医药健康领域还有一个特殊话题尤其引人注目,热度最高、最“出圈”。


健识局统计发现,截至3月4日,已有来自企业界、政府、高校等不同领域的十余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开表示:自己今年的建议、提案与生育问题相关。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在完善生育配套设施的同时,也要重点解决不孕不育难题。也就说,除了解决“不愿生”,也想办法解决“不能生”。



十余项建议提案直指生育问题


大部分关注点仍集中在如何解决“不愿生”。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建直接建议,将男性带薪陪产假延长至42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则认为:可以以国家的名义为新生儿家庭送礼盒,为新手妈妈制备必需品。不需要的妈妈们,可以把礼包兑换成津贴


这些“催生”建议背后,是中国出生率的大幅下降。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甚至低于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过去的十年中,国内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3%,是19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另有一些代表,将目光对准了4000万想生却“不能生”的群体上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认为,要鼓励研发新兴的辅助生殖技术,将成熟、安全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民革中央提交的38项提案中,也提到应提高对育龄人群生殖障碍问题的重视,构建起“制度性保障体系”。


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环境恶化等原因,国内不孕不育率持续走高,预计2023年将达到20.4%


中国的生育结构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些有生育意愿的人不孕不育;有生育能力的人群又缺乏生育意愿。因此在政策端要解决“生育困境”,需要从多方面发力。



辅助生殖产业火热


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突然落地。


自那以后,三孩和母婴概念股一度被市场看好,“辅助生殖第一股”锦欣生殖、健康管理公司爱帝宫、医疗器械公司贝康医疗、甚至做童车的好孩子,都在短期内股价大涨。


2013年以来,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三孩,国家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同时,对辅助生殖行业的支持和监管也在同步进行


2001年,中国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申请设立辅助生殖机构需要统一审批。到了2007年,国务院选择将审批权限下放至各省,并规定每省最多只能有一家辅助生殖机构。



随着生育政策逐步放开,辅助生殖监管办法也在调整。2021年最新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规定,把230万-300万常住人口作为开办辅助生殖机构数量的参考标准


资本闻风而动。据企查查数据,2014年以来,辅助生殖赛道总共发生了60余起融资事件,仅披露的融资金额就接近40亿人民币。其中,2020年和2021年的融资项目数量均达到了10起以上


数据来源:企查查


此前中国辅助生殖技术以公立医院为主开展,锦欣生殖等一系列民营企业的参与,将市场盘活。目前锦欣生殖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3.9%。


还有大批新兴企业在冒出头。2021年8月,刚刚成立两个月的女娲生命拿到了数千万天使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这家企业聚焦于试管婴儿技术服务,目前已经在国内开展了近千例胚胎检测的临床前研究。



风口依然离不开政策


不过整体来看,国内辅助生殖的渗透率并不高。东吴证券数据显示,2018年时,国内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为7%。同期,这项技术在美国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0.2%。


价格是原因之一。国内普及程度较高的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两类。体外受精就是外界理解的“试管婴儿”,对于一些生育困难的人群来说,试管婴儿是最好的辅助生殖方式,但其短处也十分明显:贵


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国内人工授精的成本一般在5000元/周期,而二代试管婴儿的成本则大致在25000-40000元/周期左右。这只是做一次的价格。


据Front Endocrinol数据,平均而言,国内35岁以内、35-39岁,以及大于40岁的人群所需对应周期分别为2个、3个和9个左右。随着高育龄患者的增加,国内人均周期将从2016年的3.46个提升至2030年的4.61个。算下来,做二代试管婴儿想要成功怀孕平均花费在10万元以上。


政策层面已经开始努力了。2021年9月,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将“不孕不育症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时,就曾表示会逐步将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2年2月底,北京市医保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宣布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医保甲类门诊报销,实际报销金额在70%左右。以胚胎单基因病诊断这项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为例,报销后,患者每检验一个胚胎,只需自费1515元


对此,尽管医保基金能否“持续负担”的质疑声屡屡出现,但行业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各地可以酌情铺开,最终将其推广至全国。


文 | 古月

运营 | 廿十三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聚焦两会##三胎政策#



本文来源:健识局 作者:小编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