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读者向E药经理人反映,随着集采落地,药价大幅下降,但是医院诊疗收费却存在价格提升的现象,甚至增加不必要的检查,有过度医疗之嫌。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显示这是一个医疗机构普遍现象,但是从集采降价对医院盈利影响的逻辑来推测,个别现象确实可能存在。这个事情或者现象的本质原因就在于,医保控费大背景
近日,多位读者向 E药经理人反映,随着集采落地,药价大幅下降,但是医院诊疗收费却存在价格提升的现象,甚至增加不必要的检查,有过度医疗之嫌。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显示这是一个医疗机构普遍现象,但是从集采降价对医院盈利影响的逻辑来推测,个别现象确实可能存在。 这个事情或者现象的本质原因就在于,医保控费大背景下,药品和器械耗材价格大幅下降,对收入来源中,药械收入占比超过一半的医院的利润额造成了大幅下滑的影响。于是,医院拆东墙补西墙,药械收入的窟窿,想用暗戳戳提高检查检验收费价格,甚至多做对诊疗不必要的检查检验,来弥补药械收入下降的损失。 从2019年4+7国采试点落地以来,到2月初第四批国采中标目录公布,四批国采品种价格平均下降幅度均超过50%,最高降幅超过90%。20年末,集采推广至器械高值耗材,首批冠脉支架10个中选产品价格从平均1.3万元降至700余元,平均降幅93%。并且从医保局近期发文和采访反馈来看,未来几年在集采常态化的背景下,药械价格大幅下降的态势将长期存在。 其实,国家在集采政策出台前就已经预见到,压缩医疗机构利润可能出现诊疗收费提高甚至过度医疗的现象。因此,三医联动在医疗和医保互动方面,以及推动分级诊疗方面,已经创造性地推出了DRG和DIP,针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改革。但是这两个医疗诊断分组更侧重于针对短期住院病例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堵住医院可能在门诊费用的上升上做文章的可能,近日,浙江省金华市医保局、财政局和卫健委联合发布APG点数付费改革,将在金华全市推行落地。APG分组包括手术操作、内科服务和辅助服务。其中,辅助服务包括检查检验项目费用。相信这一改革试点落地后,若证实对金华市医疗费用起到有效控制的效果,将很快向省级范围推广。 因此,我们可以欣喜地告诉广大患者,虽然改革过程中可能包括试错、调整等曲折前进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改革步入深水区,你们目前看到的个别医疗收费涨价和过度诊疗等行为终将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患者得到合理诊疗和收费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医院端呢? 药械集采和医疗分组收费改革对医院收入和利润将带来巨大打击。虽然公立医院不是营利性质,但是广大医生的收入也将大幅降低。医生们的收入和美好生活,谁来守护? 公平地说,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甚至要承担牺牲健康的风险。以耗材集采的冠脉支架为例,心脏介入手术辐射大,医生需要穿几十斤的铅衣做手术,不但要承受长时间手术的疲惫和穿铅衣导致的浑身酸痛,铅衣不能覆盖的手和头部仍会暴露在射线下,长期以往可能受到辐射伤害。如果医保控费再导致医生群体得不到与专业工作相匹配的收入,恐怕会寒了医学工作者的心。 但是,医保控费的脚步不会停止。对医疗机构来说,怎么在这样药械和诊疗收费大幅降价的情况下,维持甚至提升利润? 借鉴日本医保控费的经验,药械集采之后,公立医院盈利能力恶化。严格实施医保控费的2007年综合医院收入同比下降11%,收支余额比例为-5.6%。 日本医院对冲医保控费的做法是,执行更加严格的成本控制。包括降低对高端检验设备的投入和耗材的采购,延长设备使用年限。以及干脆把检验检测项目外包给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ICL。 日本医疗检验外包ICL渗透率高达67%。而反观我国检验外包渗透率仅10%上下。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随着集采和医疗支付改革加速落地,医院检测项目外包的趋势是确定性的,我国ICL行业有极大发展空间。 消费升级也是未来几年的确定性趋势。国家“十四五”对需求侧改革,明确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支撑点,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需求,促进消费。未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人群将大幅增加。对消费属性、集采免疫的医疗项目是重大利好。 医院可以把握消费升级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积极开源,开发非医保的自费项目,比如医美服务等。以医院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权威性形象以及丰富的医生资源,相信这块自费业务可以对医院创收和增厚利润起到明显作用。 现今各互联网医院和专科医院正在逐步兴起,尤其是头部企业,增速理想,营收和利润都在逐步形成规模。这些线上医院和专科医院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医生的需求也快速增加。 可以鼓励医生在这些互联网医院和专科医院多点执业,利用碎片时间赚取额外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帮助病人,提升诊疗便捷性。不失为一件“一石三鸟”的美事。
本文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令狐郎中
免责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医药行”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我们联系